新闻来源:徐州日报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0432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近日,泉山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期限自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目前,全国获批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共15家,泉山为淮海经济区首家。
我市自2022年8月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持续扩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知识产权绩效保护连续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邳州市、睢宁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徐州经开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多措并举 运用效益持续提升
在徐州,强质量、重转化,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彰显。日前,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利“XGC11000履带起重机”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这一发明专利行业首创镂空式驾驶室立柱、全景落地环绕式玻璃,形成全新的视觉体验。桅杆设计全球首创可变宽度臂架技术,实现快速拆装,运输成本低,便捷高效。目前,该专利已应用于130吨至1600吨履带起重机产品,国内占有率超过40%。
徐州景安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设备”荣获中国专利银奖。目前,景安重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管全回转钻机,不但可以完全替代进口,还出口到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多国和港澳台地区。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也是提升运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1月11日,全市知识产权金融“知鑫服务直通车”暨第二届“鑫智力杯”竞赛颁奖仪式举行,20家获奖单位单户授信最高3000万元,并提供低至LPR的利率优惠,对具备高成长性、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将获得“投贷联动”模式信贷支持。
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徐州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率,鼓励在徐高校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统筹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转化,唤醒“沉睡的专利”,提升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现拥有有效专利5000多件,位居江苏高校前列,依托云龙湖实验室、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近三年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12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600 项,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
“地理标志”就像农产品的身份证,能让农产品拥有更高的含金量和辨识度。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批80个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邳州白蒜”榜上有名。“这样一枚小小的地理标志标贴既表明产地来源,又可以溯源商品品质,让邳州大蒜拥有更高的含金量与辨识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发展促进处处长黄霏介绍,靠着邳州大蒜这个地理标志,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协同配合 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
去年12月20日,省知识产权局和徐州市政府签约共建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高地,着力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和高品质服务,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徐州市牵头建立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打造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合作、协同发展新高地。徐州知识产权法庭现负责审理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知识产权案件,机制建立后将充分发挥法庭人员、技术等方面优势,为10城市知识产权司法案件办理提供咨询、诉前调解等工作支撑,让更多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成果惠及淮海经济区广大百姓和经营主体,共促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苏北首家、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以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以及协同保护、专利预警、导航运营“六位一体”综合服务。自2021年4月成立以来,智能装备制造相关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大幅度缩减,助推徐州市智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互联网庭审系统,可以实时连线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无效宣告等远程审理活动,快速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依法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代理违法行为。2023年,全市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40余件,完善了协同保护机制。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我市加快建设邳州(生态家居)、睢宁(创意家具)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尽快形成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主体,各县(市、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全覆盖的立体化布局,更好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
今年,我市将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强基行动,建立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造体系,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强企,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努力产出一批高价值专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山东省创新实施“专利赋能”工程
下一篇: 全力打造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高地